“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关键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互联网+”制造前景广阔,空间无限,应着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制高点,结合我国制造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
(一)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通过工业互联网,工业系统各要素与各环节实现泛在连接和数据联通,推进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和服务化的制造业转型。工业互联网既是全球制造竞争的制高点,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迈向中高端的关键依托,亟需加快部署推进,打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一是构建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灵活快速组织的网络互联体系。以工业无线网、工业以太网等新技术改造工厂内部网络,通过部署4G/5G、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新技术, 推动工厂外部网络改造升级。二是建立覆盖工业全流程、全环节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链,完善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等关键应用支撑平台,推进数字化建模仿真,深化工业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应用。三是围绕网络化、开放化、融合化的新型生产体系,同步构建涵盖设备、网络、控制、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障体系。
(二)加强关键软硬件研发
推进“互联网+”制造离不开软硬件技术产业发展支撑。我国在智能装备、高端软件、核心元器件等许多关键领域的技术能力仍然薄弱,产业生态亟待完善。一方面,要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有效供给,提升集成电路、智能传感等基础元器件的研发强度,加强高档数控系统、工控计算机、高端服务器等核心整机系统自主化水平,支持工业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及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APP的研发应用。另一方面,加强产业界对自主技术产品的需求引导,培育应用生态,组织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互联网+”制造关键平台、技术、产品的试验与应用,形成供需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三)开展应用试点示范
分行业、分区域、有步骤地开展试点示范,是促进“互联网+”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广泛普及的重要手段。当前可优先考虑在石化、钢铁、汽车、航空、家电等重点行业和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围绕新型网络、平台系统、应用模式、解决方案等组织开展试点,总结制造企业、信息通信企业各自探索及相互合作的成功经验,向同行业、相似行业推广。进一步发挥国家级、地区级行业试点示范作用,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集群化试点示范,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现有试点示范评估机制,加快形成以效果为导向的试点示范制度安排。
(四)构建综合服务体系
面对新一轮转型升级,许多制造企业存在软硬件成本难以负担、专业人才队伍缺乏等困难,构建综合型服务体系是破解此问题的有力抓手。一是提升解决方案服务能力。鼓励先行企业基于自身实践提供解决方案服务,壮大一批行业综合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帮助更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二是打造第三方服务平台。面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融合型网络、平台、业务、产品测试验证机构,积极发展工业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平台,降低制造企业融合发展门槛和成本。三是发挥行业组织作用。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行业平台,开展技术研发、标准化、公共服务提供、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形成政产学研用高效联动的发展格局。
(五)强化资源要素支持
推进“互联网+”制造,科技是关键、资金是保障、人才是根本,需要统合各方力量、集聚各方资源,加强引导和支持。一是建立制造业融合创新中心,对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领域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破解发展瓶颈。二是加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改专项等资金对“互联网+”制造领域的倾斜性支持力度,鼓励地方给予配套资金支持。鼓励银行、龙头企业等为中小企业实施“互联网+”制造提供定向贷款、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三是围绕“互联网+”制造人才需求,健全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经营管理、工程技术、职业技能、急需紧缺等五类人才资源结构。鼓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开展管理人员、技能人员等的专业化培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中小企业专业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加强融合领域新兴学科建设。
来自
一凌网SAAS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