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在线ERP提前期的相关知识盘点

时间: 2015-08-05 09:31 来源: www.china-saas.com 作者: 一凌网SAAS服务平台 点击: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提前提这个名词,但是我们能从简单点的字面意思来理解,不过在生产企业中,提前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在线ERP系统内,提前期也是MRP(物料需求计划)需求时间计算的一个重要数据来源。
    如果仅仅以产品在生产或采购中所需的时间段来说明提前期,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如果要以产品在生产中,如装配、零部件、材料等不同状态期间所需的时间来体现它,则相对比较困难的。因为多个零部件组装成的产品,其各个零部件的制造、装配以及其材料的采购都有一定的提前期。所以,整个产品的提前期并非是零部件提前期的简单加总,而是与产品构成、组装制造顺序、生产能力等诸多因素相关的,复杂和令人费解的逻辑运算。
    为了能够更直观的体现在线ERP提前期的概念和运算逻辑,笔者从提前期的分类和使用点出发,对不同提前期的运算逻辑作以较为细致的介绍。
    提前期的类型划分
    从本质上来说,提前期是对生产作业和管理作业的量化管理形式。基于不同的使用目的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提前期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1) 从生产过程的划分标准来看,提前期可以分为产品设计提前期、生产准备提前期、采购提前期、生产加工提前期、装配提前期、试验和测试提前期以及发货运输提前期等类型。
    · 产品设计提前期:是指从接受订单开始至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 生产准备提前期:是指从生产计划开始到生产准备工作完成(可以投入生产)所需的时间。
    · 采购提前期:是指从下达采购订单到所采购的物料入库的全部时间。
    ·生产加工提前期:是指从生产加工投入开始至生产完工入库的全部时间。
    ·装配提前期:是指从装配投入开始至装配完工的全部时间。
    ·试验和测试提前期:是指产品装配完成之后进行试验、测试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发货运输提前期:是指产品测试之后开始包装、出库、装箱和运输,直到客户接收到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2) 从生产使用目的划分标准来看,提前期又可分为固定提前期、可变提前期、预加工提前期、加工提前期、固定提前期、总提前期、累计制造提前期、累计总提前期、提前期批量等类型,如下图所示:
在线ERP
    图一 使用目的划分标准
    ·固定提前期:是用来直接定义制造装配件完成装配所需要的时间。
    ·可变提前期:是用来输入追加生产一个单位装配件所要求的时间。
    ·预加工提前期:是用来反映采购业务人员,从下达采购订单到发送订单到供应商所需要的内部工作时间。
    ·加工提前期:对于制造装配件,加工天数等于制造提前期。对于采购物料,是指把采购定单下达给供应商,到收到供应商提供物料所需要的时间。
    ·后加工提前期:是用来反映供应商到货到检验入库需要的时间。
    ·总提前期:对于制造装配件,根据装配完成时间来计算开始装配的生产时间。即以“可变提前期”乘以装配总量,再加上该制造装配件的固定提前期。
    ·累计制造提前期:也就是制造提前期,是按制造装配件BOM逐层生产装配,到完成一个制造装配件生产所需的合计时间。
    ·累计总提前期:也就是累计采购和装配总共所需的提前期,是从订购全部原材料,并按制造装配件BOM逐层生产装配,到最终完成一个制造装配件生产所需的合计时间。
    在线ERP提前期的运算基础
    对于固定提前期\可变提前期\预加工提前期\后加工提前期而言,它们都是属于定值,都是根据实际业务所需的标准时间来制定。而加工提前期\总提前期\累计制造提前期\累计总提前期则是根据对应运算逻辑计算得出。
    装配件的加工提前期计算,即装配件的制造提前期 = 固定提前期 + 可变提前期*定货量。如果装配件存在工艺路线(Routing) ,那么对于装配件的加工提前期计算,就需要结合该装配件的工艺路线(Routing)而计算。
    在计算时,我们需要了解在装配件工艺路线中,每道工序的都存在提前期百分比和偏置天数:
    (1) 在线ERP提前期百分比决定每道工序在装配件的提前期所占有的时间比率, 是计算累计、总提前期时所使用,并且在运行计划时,系统以此计算组件的需求制造/采购起始日。例如,如果装配件的制造提前期为两天,而该装配件存在两道生产工序,它们的生产速率时间相同(均为 1 天),则第一道工序的提前期百分比是 0,第二道工序的提前期百分比是 50%。
    (2) 偏置天数则决定每道工序的资源使用所占有的比率。例如,上述实例中第两道工序分配了两种不同的资源,并且每种资源需要四小时才能完成任务,则第一种资源的偏置数值为 50%,第二种资源的偏置数值为 75%。
    (3) 偏置天数=工序提前期百分比*物料制造提前期。
    (4) 计算装配件的提前期百分比,和计算装配件的固定提前期、可变提前期在计算上有一些区别:在某道工序的时间换算上为天数时,取整后剩余的时间如果恰好为半天4Hr (工作日历为8Hr/Ddy) 。提前期百分比使用的加工提前期按5/24计算,而固定\可变提前期的加工提前期按4/24计算。
    在线ERP提前期的运算逻辑
    结合装配件的工艺路线(Routing),我们来看一下装配件的相关提前期是如何进行逻辑运算的。例如:某装配件A标准批量为200,如果它的Routing 如下图所示:
    那么,根据各工序的提前期以及装配件A的固定提前期和可变提前期将为:
    (1) 提前期% = 偏置天数 / 加工提前期 =  (3 +1/24) / (315+6 /24)=  0.96 %
    (2) 提前期% = 偏置天数 / 加工提前期 =  (65 +6/24) / (315+6 /24)=  20.70 %
    (3) 固定提前期 = 3 +1/24 ≈ 3.041667
    (4) 可变提前期 = (加工提前期–固定提前期) / 提前期批量 = [ (315+6 /24)- (3 +1/24) ] / 200 ≈ 1.561041
    在装配件按BOM逐层生产装配后,我们需要计算完成一个制造装配件生产所需的合计时间,也就是装配件的累计制造提前期。例如:
    (1) 假定物料X由A、B、C、D四个组件组成;
    (2) 组件A、B、C、D分别用于工序G01,G02,G03,G04;
    (3) 物料X(提前期批量)的制造(加工)提前期为10;
    (4) A、B、C、D各组件的累计制造提前期、偏置天数、提前期百分比为:
    因为组件A的累计制造提前期为10天,也就是在加工物料X前,必须提前10天将A完工入库以供X的需求。
    而组件B的累计制造提前期为15,但因为在X的加工过程中,首先需要领用A,并且X对A的加工时间为2天,也就是说,B单独加工时间为13天 [其中有两天B与X可以同时处理,而X的制造提前期已经计算在内(即物料的制造提前期)]。
    同样,对于组件C单独加工的时间为16天,其中有4天C的加工可以与X同步。
    所以物料X的累计制造提前期的计算,需要使用累计制造提前期-偏置天数。
    (6) 组件A,B,C,D的加工过程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所以在计算累计制造提前期时,将取该类组件中最大的提前天数。最终得到X的累计制造提前期,即X的累计制造提前期 = X的制造提前期+ MAX [组件A,B,C或D(累计制造提前期-偏置天数)] = 10+16 = 26。
    在计算完装配件的累计制造提前期后,在将采购所需的提前期与其进行累计。从而产生整个装配件的累计总提前期,即:累计总提前期 = 物料的总提前期+MAX [各组件(累计总提前期-偏置天数)] 。

一凌网 版权所有 ©2014 客服热线:0532-80983636
售后:0532-80983636 客服邮箱:china-saas@i-lingnet.com 鲁ICP备09044324号-8

鲁公网安备 37021002000259号

您还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