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青岛这个海滨城市,我们首先想到的无边无际的大海和富有特色的红房子,美丽的海景,一个适合休闲的地方,但是在这样一个温馨的城市,工业企业也是非常发达的。
据青岛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局调查显示,如今青岛市已经形成了以一个或几个主业相同或相近、且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为核心,在不同的区域也形成了大大小小20多个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如,城阳区有电器机械集群、化工橡胶集群、纺织服装集群,即墨市有服装产业集群,胶州市有铁塔产业集群,胶南市有机械制造及机械加工产业集群,莱西市有奶牛及奶制品加工产业集群、鸡肉制品加工产业集群、花生加工产业集群等等。
今天出现在我们文章上的青岛电机厂正是地处胶南市的一家经营得有声有色的民营企业。在青岛市对民营企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下,它正在茁壮成长起来。而可喜的是,虽然从青岛到胶南,需要搭乘两个多小时的汽车,走水路也需要近一个小时,但信息化的春风依然吹到了这片土地上。
来自中小企业的王坤湘经理服务于中小企业已有十多年,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一名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企业的管理者。为了信息化他可以和自己的领导要人权、财权,为了信息化他可以顶住各种压力以强制措施推进实施工作,为了信息化他甚至”逼迫“从没接触过计算机知识的财务总监拿起厚厚的计算机书籍一读就是大半夜……
让我们一起走进企业去了解这位有着”铁腕“作风的信息化主管是如何在一家毫无基础的民营企业里成功实施ERP管理软件的。
企业成立于2001年,是近几年胶南工业企业中迅速崛起并不断发展壮大的骨干企业之一。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电机、电动工具生产、木制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装饰装潢、纺织机械、电子电气、物业管理等十几个行业,职工2000多人的新型企业集团。
初识信息化
谈到信息化,我第一次接触ERP管理软件这个名词还是在2000年的一期企业管理类的杂志上看到的。当时我们单位的电脑都还不多,自己也就会个简单的文字处理,说信息化管理只觉得是一纸空谈。
然而,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小企业却实现了飞跃性地发展。2002年后,市政府的退城进园改革政策,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空间,每年企业业绩均以50%的比例在上涨。到了2004年,我们能明显感到原有的模式、架构,已经令企业管理力不从心。领导们都在摸索如何能把管理做得更好。
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在外出参观客户的时候见到一个企业在使用进销存软件。经过咨询,客户告诉领导,他这套系统已经落后了,要上的话就上ERP管理软件,这是我们领导第一次听到ERP这个名词。
有了这次经历,2004年10月份,公司研究决定在公司实施ERP管理软件,通过咨询选型确定了四家供应商作为候选。通过一系列的对比论证及各供应商的答辩情况,于2004年12月份与合作商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从此,拉开了红旗电机公司ERP管理软件的序幕。
搭班子、定职责
2005年1月5日,我被公司正式任命为信息管理部经理,负责整个企业ERP项目的组织协调实施。
我是1994年开始做企业管理工作的,10年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上ERP管理软件不是件容易的事。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干部职工的素质,组织架构问题等这些薄弱环节、管理漏洞我十分清楚,这些问题决定了在我们这样一个企业里实施ERP会是一场艰苦、复杂的工程,可以说是一场斗争。
要革命就得胜利,要胜利就得有战斗指挥权,这个指挥权首先是人的调配权。因此,我跟领导要了两项权力:一是可以在信息化管理范围内单独行使奖惩权,信息管理部可以不通过工资核算部门直接发放,扣除资金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二是对于管理人员可以直接调配、调离,对中层干部可以提请降级、降职、撤职或劝其离职。经过几个回合的磋商,领导们终于答应了,并且又赋予我第三项权力:信息部下设的信息管理中心可以由我自己选人组合。
班子建起来了,信息管理部下设信息管理中心、仓储科,由我本人直接分管。同时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常务副总为组长的信息化实施小组、企管部经理为组长的信息化实施监督考核小组,全面组织、实施、监督项目的进程及进展。
正式靠着这些人,这整个团队,企业领导人依据自己的铁腕作风和坚定实施下去的决心,在以后的项目进行中显得非常顺利,成果在现在的企业管理中也已经开始发挥起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