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企业的精英,无论是销售还是财务还是一线工人,都明白一个永远试用的道理:分析业务逻辑类型可以做到知己,在透彻理解业务逻辑的基础上来分析未来的信息化ERP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一步叫做知彼,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
一、深入分析目标企业业务逻辑类型。
一说到企业信息化,朋友们马上就会想到
信息化ERP,因为这个词近几年的爆光率着实惊人,什么企业都在上ERP,但真正实现其目标的没有多少,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实,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最重要的因素是那些企业当中的高层甚至对ERP系统运行起着中坚作用的中层管理人员都不了解什么是信息化ERP,不知道哪些是ERP能干的,能够解决,哪些是打死ERP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更没有一个系统的IT规划。这样就造成了以一颗滚烫的心去上系统,再以一颗冰凉的心来骂系统。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够避免或少走那样的弯路呢?我想理解企业自身的业务逻辑需求是其最关键的。
下面来举例说明业务逻辑分析与IT规划以及信息化ERP系统选型之间的关系。
在本例中的目标企业是典型的订单型生产(标准产品)和订单设计生产(非标品)的项目制造型企业,这也是很多民企中最常见的业务类型,其特点是订单产品品种多、批量少、交货周期相对较短(最长的15天、最短为3天)、在全国设有加盟商和分销中心、总部有订单运作部管理整个生产计划,其生产过程相对简单、物料结构简单、手工作业程度高、工艺要求高,各工序间通过人工转序完成,因为基本都是个性化生产,所以没有半成品仓库,生产完毕后直接入成品仓库并配送。
由于是针对最终客户的个性化生产,订单交期控制、订单成本核算、及物流配送和产品的可追诉管理就成为了公司在信息化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点。而公司原信息系统只能实现单据记录的形式把各加盟商和销售员的单据进入系统,然后由订单运作部进行手工生产排单并有专门跟单员采用单单人盯的方式控制能力和交期,就这样还是经常会出现生产人员和销售客服人员因为交期控制的问题而发生扯皮现象。此也是公司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另外由于生产能力单元靠人工和经验进行生产排单时经常会造成某些能力的不均衡,人为的错误等,会导致有些单交不了,有些单做好了却交期不到只能放在仓库里,而且严重影响了生产能力的科学发挥等等一系列问题。
根据以上对该公司的业务逻辑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彻底搞懂其对未来信息化ERP系统的关键需求点后,可以简单的做一个IT规划列出如何实现方法,以及步骤。就拿这间公司来说,其解决其所有的关键问题需求点就要分三步走,而且也是不一套ERP系统能够解决的。根据公司的业务逻辑顺序,分解后实现方式如下:
1、先改善其内部供应链系统即订单—MPS—MRPII—库存和采购—工序计划与数据采集—产品完工---产品配送的闭环,此步骤解决常规产品和常规产品的衍生产品的内部供应链过程管理。此部份是通过是信息化ERP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2、再第一步成功实现的基础上,向企业研发设计纵深发展,建立完善的研发流程及图档、物料管理体系,即PDM系统,此步骤解决完全非标品的设计图纸与ERP系统的接轨问题。而对于这一步其实ERP系统需要提供的就是开发的环境和基础架构,对于业务部分就无能为力了。(注:关于选上ERP或选上PDM的顺序之争,由来已久,这个本文不做讨论,我觉得上哪个是业务解决的,而不是系统本身。)
3、外部供应链系统与
CRM系统。此步骤可解决客户追诉和客户关系维护,也不是ERP系统关注的重点。
二、根据其业务逻辑分析未来ERP系统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
有了以上的按照其业务逻辑的规划分解步骤后,我们就能够理出工作的头绪了,即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然后再解决什么。那么什么样的信息化ERP系统才能够适应解决本公司急需打通的内部供应链系统,而且还留有足够的扩展性以对接未来的系统呢,这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确定。
我们都已经看到,随着金融危机向纵深实体企业的影响加剧,大陆的民营特别是以出口导向型为经营主体的外贸制造企业身受其害,举步维艰,但也这从另一个方面提醒那些公司决策者,目前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管理精细化的最佳时候了,金融危机是一场大瘟疫,人人逃不掉,企业也一样。但抵抗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企业体质了,显然实现信息化管理是提高企业自身体质的一种重要手段。